市区智障人士社会融合案例研究——以上海市杨浦区殷行街道“阳光之家”为例

上海市残联;华师大学前与特殊教育学院 / 著投票加入书签

58小说网 www.58xs.io,最快更新智障人士社会融合的理论与实践——上海市“智障人士阳光行动”报告最新章节!

    【摘要】

    作者以上海市杨浦区殷行街道“阳光之家”为例,探讨了市区智障人士社会融合的实践问题。www.Pinwenba.com结果表明,该机构运行平稳,人员配置基本满足了机构运行需要;基础设施健全;机构能够提供适合智障人士特点的相关活动。最后,作者对“阳光之家”面临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智障人士市区社会融合案例

    一、 引言

    上海市现有智障人士近7万,其中11500人被分散安置在全市240多个“阳光之家”和“阳光工场”[1]中,接受“提高智障人士的生活自理能力、简单劳动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全面融入社会”的多种活动训练[2]。为深入探讨智障人士社会融合的理论和实践,并对“阳光之家”一年的运行情况进行总结,我们对上海市杨浦区殷行街道“阳光之家”进行了调研,其结果能够为类似机构的建构与运行提供指导。

    二、 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 研究对象

    上海市殷行街道位于上海的东北角,属杨浦区行政管辖范围。街道辖区除一般事业单位和第三产业外,聚集着大量的大型工厂,属典型的城市社区。辖区面积7.9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9.1万。街道居住人口稠密,持证残疾人总数为2120人,其中持证成年智障人士406人,占街道总人口数的2.3‰,占街道残疾人总数近20%,智障人士已成为该街道残疾人群的主体之一。

    殷行街道“阳光之家”是在上海市2005年政府实事工程“阳光行动”的直接推动下,由杨浦区政府和残联依据有关政策,按示范性规格建设的示范性“阳光之家”。殷行街道“阳光之家”目前已成为上海市

    城区同类机构的典型之一。该“阳光之家”至今已运行2年多,其运作模式相对成熟,各项工作井然有序。

    (二) 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取访谈法收集信息,辅以观察法核实和拓展访谈信息。

    1.访谈

    访谈对象为该“阳光之家”日常管理人员和一般工作人员。访谈对象均接受过专业的岗位培训,因而对智障人士的社会融合理论与实践有一定的认识。他们参与了该“阳光之家”的筹建,并在此工作至今,因而对机构内各方面的情况非常熟悉。访谈对象与研究人员有过多次接触,因而双方彼此间比较了解,有较高的信任度。

    2.观察

    研究者在访谈及先前的工作督导中曾几次进行实地考察,因而对该“阳光之家”工作有较全面的了解。

    三、 案例基本情况

    (一) 基础设施建设

    为落实市政府“智障人士阳光行动”,殷行街道将原街道办事处办公场所改建为“阳光之家”。“阳光之家”位于街道中心地带,有专用房间11间(与街道办事处共用房间3间),使用面积共计450m2,机构庭院部分约有300m2,已全部重新规划,成为学员开展文娱、体育锻炼和康复训练的重要场所。充足的场地资源基本满足了智障人士的活动需要。

    11间专用房间按照不同功能划分为康复指导室、教室、活动室、简单劳动室和办公室等不同活动区域,用以开展文化学习、劳动技能训练与康复、文艺活动等。

    殷行街道“阳光之家”建设以政府为主导并得到爱心企业的大力资助。至今,建设投入已逾120多万元,用于各功能室和庭院的基础建设、设备购置等。该“阳光之家”配置了较充分的教育、康复、娱乐等设备。主要设备有康复训练器械、日常生活技能训练器具、图书报刊等文教用具、舞蹈与乐器等娱乐器械,以及简单劳动所需的各项设备。

    (二) 学员

    该“阳光之家”在册学员共计131名,占街道所有持证智障成人总数的32.3%。学员年龄在16—35岁之间,学员以中、重度障碍人士为主,且大多伴有其他障碍。学员中,障碍程度较为严重的占75%,伴随有其他障碍者占70%。另外,该“阳光之家”有20%的学员在进入“阳光之家”前,从未接受过任何系统的教育训练。

    (三) 工作人员

    该“阳光之家”现配有专职管理和工作人员4名,负责并组织机构内的日常工作、社区宣教、劳动业务联络以及对外交流等。机构工作人员由街道助残员担任,由于他们长期从事残障人群工作,因而具备了基本的特殊教育理论和实际操作经验。同时他们对智障人士及其家庭有比较深入的了解和理解,这为工作的开展提供了保证。

    除专职工作人员外,根据机构所设置的文化艺术类课程以及康复训练课程等的需要,发展了50名志愿者教师,承担机构内文化、艺术课程的教学,以及康复训练指导。

    (四) 日常管理

    1.规章制度

    杨浦区在“阳光之家”的建设和日常管理上,形成了“五个一”方法,即:组织街道“阳光之家”服务人员集中培训一次,组织即将进入“阳光之家”的智障人士体检一次,召开一次家长座谈会,为每一位智障学员建立一份档案,为每一个“阳光之家”建立一本《工作手册》。殷行街道“阳光之家”按照《“阳光之家”工作手册》、《“阳光之家”学员工作手册》,并结合机构内常规工作和发展要求,制定了具有针对性的规章制度,并努力向规范化、示范性的方向运行。

    2.每日活动安排

    根据学员的发展需要以及社区的人力和物力资源,机构开展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活动。学员每天早上8:30来到“阳光之家”,先做广播操,然后开始文化课和艺术课的学习;下午有的学员参加舞蹈训练或体能康复训练,有的则参加生活自理训练和简单劳动等。管理人员非常关注学员的发展,很多活动是针对个别学员的发展任务和训练目标开展的,因而较好地兼顾了集体教育训练与个别教育训练的结合。

    (五) 工作内容

    1.主要工作内容

    机构主要工作有:管理、教学与训练、对外宣传与交流、寻求企业劳务资助等几个方面。

    机构内的管理主要是对智障人士档案、机构运行经费的管理,房屋、场地、器械使用、报刊借阅的管理,以及教育和活动安排等。

    2.教育训练项目

    教育训练是机构日常工作的重点。根据智障人士教育训练需要和活动兴趣,机构为来到“阳光之家”的智障人士开设了丰富的教育训练项目。

    (1) 康复训练:为了实现“国家十一五规划”提出的“人人享有康复”的目标,该“阳光之家”专门建设了室内外康复训练区域,配置了相应的康复训练器械。康复训练科目主要有两大类:运动康复和作业康复。运动康复内容主要有两方面:一般运动能力训练和特奥运动训练。前者以训练智障人士粗大运动、精细运动为主,提高作业过程中动作的准确性、稳定性和协调性,并达到增强体质的目的;后者使部分学员掌握特奥运动项目的运动技能及竞赛规则等,以满足他们参加特奥训练和比赛的需要。作业康复主要是日常活动能力的训练,以提高学员生活的独立性,使其更好地适应社会。

    (2) 文教娱乐:该“阳光之家”开设了文化教育课程,如实用语文、实用数学等。学科内容与智障人士日常生活、简单劳动和社区适应密切相关,目的是提高他们的生存质量。为丰富学员生活、提高学员对美的感受力和欣赏力,“阳光之家”还开设了美术、舞蹈、唱歌等艺

    术类课程及其他娱乐活动,满足了学员不同的发展需要。

    (3) 产品来料加工:该“阳光之家”的大多数学员具有从事简单生产劳动的能力。为此,工作人员寻找各种渠道,通过企业联系到一些简单的来料加工项目。他们先后为上海知名企业老凤祥金店加工首饰盒,为一些民营企业做绢花、剪纸等。机构已与这些企业形成了较为稳定的合作关系,使生产任务有了保证。生产中,管理者根据学员的不同能力,分配他们从事难度不等的劳动。通过劳动,智障人士的合作劳动能力得到了提高,同时获得了相应的报酬。

    (4) 社区活动:机构经常组织学员参加社区活动,如应邀在社区大型超市的开业典礼上表演舞蹈、腰鼓,并与居民一同联欢等。富有特色的活动充分展示了智障人士的潜能,促进了社会融合。

    (5) 服务上门:该机构将部分暂时不能来机构康复、活动的智障人士纳入到社区安置的范畴,一般采取上门服务的方式。“阳光之家”的工作人员定期上门开展家庭教育、康复训练、生活技能训练指导、宣教相关政策、沟通信息、征询家庭需要等工作。有时也会组织这些智障人士及其亲友来机构观摩学习和交流。

    (6) 争取就业机会:通过不懈努力,机构已在区域内的企事业单位争取到少量工作岗位,使有一定生产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的轻度智障人士经过短期职业训练和人际交往训练进入就业的行列,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社会融合。

    3.“阳光工场”

    在上海市2007年政府实事项目“完善全市240所‘阳光之家’建设,包括建立50所接纳轻度智障人士从事非正规就业的‘阳光工场’”的推动下,殷行街道“‘阳光之家’绢花手工艺加工工场”得以建设和运营。在街道

    “阳光之家”原有“来料加工”项目的基础上,服务社开拓生产加工项目,与老凤祥型材有限公司、上海浦东隆挤塑料厂建立了新的业务关系。直至目前,该街道“阳光之家”所有全日制学员均在服务社内接受简单劳动技能培训或非正规就业。

    四、 绩效

    (一) 学员能力显著提高

    经过近2年的培训,学员学习和掌握了多方面的知识技能,能力得到显著提高。首先,他们的自信心得到提高。由于长期隔离,学员初来机构学习时多表现为紧张、退却、不敢交流等自卑心理。现在,这一心理状态有了不同程度的改观,有的还变得大胆、勇敢,生活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独立意识获得大大提高。其次,认知范围得到拓展。通过系统的教育与训练,他们的文化知识和生活常识丰富了,认知范围不断拓展,学习能力不断提高。第三,生活和劳动技能得到提高。通过日常生活能力训练、劳动技能训练,学员的日常生活能力得到显著提高,衣、食、住、行和个人卫生均达到完全自理;大多数学员掌握了好几种劳动技能,如工艺品制作、简单劳动等。第四,社会适应行为有了明显改善。通过组织机构内外的各种社会活动,他们与人交流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得到提高,交流的内容得到扩展;在学习、活动和简单劳动中,基本能够做到遵章守制,懂得礼貌。

    (二) 机构运行日趋规范

    殷行街道“阳光之家”根据市残联《关于本市智障人士“阳光之家”规范管理的指导意见(试行)》的要求,加强了“阳光之家”运行的规范化建设。在组织上,该“阳光之家”形成了由管理人员、服务人员、社区志愿者和家庭网组成的稳定的服务队伍。管理人员及工作人员均接受过有关智障人士心理、智障人士教育教学、智障人士康复训练、简单劳动技能培训技术、特奥运动训练以及机构运行与管理等方面的专业培训,并全部持证上岗。在制度建设上,该“阳光之家”建立、健全了多项规章制度,如工作人员岗位守则、学员守则、教育教学制度、日常工作记录制度、考勤制度、安全制度、设备设施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工作人员工作绩效考核制度、家长联系制度和工作人员业务学习和培训制度[3]。组织制度的建设和完善确保了殷行街道“阳光之家”规范、平稳地运行。2006年底,殷行街道被命名为“全国特奥示范社区”,2007年7月被评为上海市“阳光之家”先进单位。

    (三) 社会支持力度稳步提高

    街道居委会、区“阳光之家”指导中心和街道“阳光之家”以2007特奥会为契机,通过组织多种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活动,为社会各界参与“阳光之家”工作搭建了平台,提高了社会对残疾人事业的关注程度和支持力度。目前,该“阳光之家”已与社区内高校志愿者组织、部分中学党支部建立了稳定的服务关系,而部分企事业单位还为“阳光之家”提供了一定数量的简单劳动岗位及产品加工项目,极大地推动了学员的非正规就业。

    (四) 社会影响力不断扩大

    街道“阳光之家”自开办以来,在各级职能机构领导的支持和热心人士的共同努力下得到了稳步的发展,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2006年10月,国务院残疾人工作委员会主任回良玉副总理、残疾人联合会主席邓朴方等领导人视察了殷行街道“阳光之家”的工作,而上海市政府领导也多次来此检查、指导工作。此外,我国北京、江苏、四川、香港和台湾等省市、地区的残疾人工作者及美国、瑞士、联合国等国外相关组织也曾来该机构参观考察。2006年11月中旬,国际特奥委、上海市政府、联合国体育办公室共同在联合国总部举办了主题为“特奥运动与社会和谐发展”论坛,殷行街道

    “阳光之家”负责人代表上海市“阳光之家”参加了本次论坛的系列活动,向世界各国代表全面介绍了“阳光之家”的发展情况,引起极大反响。2007年4月,中央对外宣传媒体代表团来该机构进行考察和采访。

    五、 讨论

    (一) 将智障人士的社会融合纳入政府的常规工作中

    殷行街道“阳光之家”的建设表明,只有将智障人士的社会融合纳入到政府的常规工作中,智障人士的社会融合才有保障,才能平稳发展。2001年国家14部委联合发布的《关于加强社区残疾人工作的意见》指出,社区残疾人工作应是“坚持以政府为主导,社区为依托,有关部门密切配合,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的社会化工作方式”,“将社区残疾人工作纳入社区建设总体规划,融为一体、同步发展、共建共享”,“建立以社区居民委员会为核心、社区残疾人组织为纽带、社区服务机构为基础的工作机制,促进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4]。殷行街道办事处于2006年将办好“阳光之家”列入工作计划中,并明确提出了“加快‘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目标,对有基本服务需求的残疾人的康复服务要达到100%;探索建立‘阳光之家’的管理机制和服务模式;充分发挥‘阳光之家’简单劳动、教育培训、康复等五大功能”[5]的工作目标,促进了“阳光之家”规范、快速的发展。2007年6月,杨浦区委常委会召开专题研讨会,就区域内“阳光之家”硬件标准化建设、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提升、志愿者队伍建设、制度建设以及区域内资源整合问题进行了研究,并形成一系列指导性意见[6]。正是有了区委和街道政府的重视和扶持,殷行街道“阳光之家”才能取得今天的成功。

    (二) 明确职责,加强部门间的协作

    “阳光之家”的工作内容是多方面的,需要多部门支持与协作。如卫生机构的健康检查、伤害救治;教育部门的教育训练指导和教材设计、师资配备;劳动服务机构的职业培训和岗位设置等。随着智障人士社会融合工作的不断深入,相关机构的配合与衔接将更为重要,因此需要市政府在调研的基础上出台相关政策,以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协调各部门的工作。

    为使“阳光之家”可持续地运行,各机构尚需完善现有管理系统和规章制度。比如进一步完善智障人士的档案管理、人员配置、经费募集、就业培训与安置、家庭与机构联系等各项制度。只有这样才能建立有效的机构运转机制和管理保障制度,使机构科学、长效地运行。

    (三) 拓展智障人士的就业形式

    当前,“阳光之家”的运行成本较高,长远稳定的发展急需解决智障人士的就业问题——支持性或独立性就业、正规或非正规就业。在“阳光之家”原有功能的基础上,拓展技能培训的服务职能,以支持有劳动能力的智障人士尽快就业。

    (四) 建立稳定的高素质工作队伍

    智障人士社会融合涉及多个领域,因此要求“阳光之家”具备不同知识和技能的工作人员队伍。在与殷行街道管理及工作人员的交流中感悟到,“阳光之家“的工作性质对工作人员提出了三个基本要求:首先,在观念上要求从业人员做到爱心、耐心和细心;其次,掌握系统的专业知识和服务技能;第三,具备沟通、合作的能力。殷行街道“阳光之家”的曹老师花了三个多月的时间对学员的心理、行为、需求及家庭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建立了学员信息库,为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训练及相关服务奠定了基础。

    (五) 吸纳志愿者的参与

    为使“阳光之家”能够持续、健康地发展下去,我们还需要社会各界、特别是社区居民的积极支持与参与。殷行街道“阳光之家”之所以能够有效地开展工作,一方面与政府的高度重视有关,另一方面与社区居民的积极参与也是分不开的。

    参考文献

    [1]《关于下发〈关于推进“完善全市240所‘阳光之家’建设,包括建立50所接纳轻度智障人士从事非正规就业的‘阳光工场’”市政府实事项目的实施方案〉的通知》,http:///disabled,20070525。

    [2]上海市残疾人联合会:《关于开展“智障人士阳光行动”实施方案》,http:///disabled,2005329。

    [3]上海市智障人士“阳光之家”指导中心:《关于本市智障人士“阳光之家”规范管理的指导意见(试行)》,http:///,2007711。

    [4]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关于加强社区残疾人工作的意见》,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网,2005329。

    [5]上海市杨浦区殷行街道办事处:《2006年主要工作介绍》,http:///,2006523。

    [6]上海市智障人士“阳光之家”指导中心:《杨浦区委召开常委会专题研究

    “阳光之家”建设》,http:///,2007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