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半夜辞官山涛的乱世生存之道

熊显华 / 著投票加入书签

58小说网 www.58xs.io,最快更新心行:中国知识精英的那点心事儿.2最新章节!

    1

    提到山涛,我们就不能回避这样一个有名的团体,即竹林七贤。www.Pinwenba.com那么,竹林七贤都有哪些人呢?他们分别是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阮咸。

    本文所要讲述的就是这七个人当中的老大——山涛。当然,说山涛是老大,没别的缘由,只是因为山涛在这七个人当中年纪最大,最懂得生存之道。关于竹林七贤的资料不是很多,大都来源于《世说新语》以及《晋书》中的记载。当然,也有其他一些零散的史料可寻。因此,要想了解竹林七贤,或者说了解山涛,我们就需要找到一个切入点。否则,很难展开叙述。那么,这个切入点是什么呢?简单的来说,就是要了解竹林七贤当时所处的社会背景及政治文化背景。明白这个之后,我们才能够对山涛有一个比较深入的了解。

    所以,在讲述山涛之前,我们必须要弄清楚这样一个问题,即历史上著名的曹马之争。景初三年元月二十二日,即公元239年,魏明帝曹叡的生命进入了倒计时。而此时,有一个人正心急火燎的赶往皇宫的路上,这个人不是别人,就是司马懿。对于司马懿我不想多说,因为这样一个家喻户晓的人物早已被我们熟知。

    据说,司马懿平定了辽东公孙渊的叛乱之后,在某一天晚上,他做了一个很奇怪的梦,梦见魏明帝曹叡枕在自己的膝盖上,说了一句让人费解的话——你看看我的脸。然后,司马懿就低头一看,这一看让他心里一凛。原来,魏明帝曹叡此时的脸与往常不一样。司马懿醒来后,心里总觉得不舒服,但又说不出来不舒服为何缘故。难道有大事要发生?司马懿隐隐觉察到。果然,在不久之后,京城传来消息,魏明帝曹叡病危,急招司马懿回京。

    根据《三国志·明帝纪》的记载,奄奄一息的魏明帝曹叡看到司马懿时,司马懿流着眼泪登上龙床,见礼之后,曹叡对司马懿便开始了托孤。就这样,司马懿成为辅助曹方的顾命大臣。然而,魏明帝曹叡深知司马懿是一个城府很深的人。因此,他留了一手,让曹爽也成为顾命大臣,以此来遏制司马懿,共同辅助曹芳。按理说,曹叡这样的安排是很正确的,两个辅助大臣,一个是曹氏的宗亲,一个是位高权重的三朝元老,互相牵制,权利制衡。可是,曹叡可能做梦也没想到,即便是他这样费心的安排,依然出问题了,而且是大问题,最后连江山都成为别人的了。

    由于曹爽的专横跋扈以及自我权利的膨胀,无疑给了司马睿在曹马之争中反戈一击的机会。最后,以曹爽为首的势力集团失败而告终。从此,历史进入司马氏统治时代。当然,这都是后话了。现在,我们还是回到曹叡托孤的问题上。表面看来,这是一个君主临死前的正常行为。殊不知,这次托孤事件竟然改变了很多人的命运。比如,竹林七贤。

    曹芳即位后,改年号为正始。这也意味着曹马之争上升为曹爽集团与司马氏集团的夺权争斗正式开始。那么,竹林七贤最先卷入这场政治漩涡的是哪一个呢?答案就是山涛。

    为什么是山涛呢?这是因为,山涛跟司马懿是同乡,他们都是河内人士。山涛在河内怀化县,而司马懿在河内温县。我们知道,在古代,甚至是现在,都是很讲究同族同乡关系的。这么一来,就很容易形成一个连带关系。这种连带关系既有好处也有坏处。比方说,古时候讲究连坐或者是株连,即犯了法一起遭殃。至于好处就不言而喻了,要是有一人在朝中当了大官,那可是会让很多人都沾光的。这一个原因。

    另外一个原因是,山涛跟司马懿是亲戚。如此一来,即便是山涛不主动出去做官,那也很难逃脱司马氏集团与曹氏集团之间的政治漩涡。为什么这样说,我们来看山涛与司马氏的复杂亲戚关系就明白了。山涛的祖姑母山氏嫁给了一个叫张汪的人,之后便诞生了历史上一个很了不起的女人,即司马懿的原配夫人张春华。后来,张春华还被尊称为晋宣穆皇后。熟悉历史的人都知道,张春华生了两个在历史上饶有影响力的人物,分别是长子司马师,次子司马昭。

    按照上述关系的类推,我们可以出这样一个结论,山涛的表姑夫就是司马懿,而司马师和司马昭与山涛之间的关系就是表兄弟。到了后来,司马炎成为晋朝的开国皇帝,而理所当然,司马炎就是山涛的表侄子。

    你看,这么复杂的亲戚关系,可谓是盘根错节,山涛能不卷入司马氏集团与曹爽集团的政治漩涡么?不过,我们还是先暂时放下这问题。我们来看另外一个问题,既然上面说到山涛跟司马氏有亲戚关系,那他有没有利用这个关系而进入仕途呢?

    魏国的第三个皇帝齐王曹芳正始八年,即公元247年。在这一年的一个晚上,有一个人表现得很奇怪,白天的时候他都很正常的工作,可第二天早上的时候,有人发现他神秘的失踪了。这个失踪的人就是竹林七贤的老大山涛。根据《晋书·山涛传》的记载,“涛年四十,始为郡主簿、功曹、上计掾。举孝廉,州辟部河南从事。与石鉴共宿,涛夜起蹴鉴曰:‘今为何等时而眠邪!知太傅卧何意?’鉴曰:‘宰相三不朝,与尺一令归第,卿何虑也!’涛曰:‘咄!石生无事马蹄间邪!’投传而去”。(《晋书·山涛传》)

    大意是说,山涛在40岁的时候才做了官,为郡主薄。后来,因为“举孝廉”被推荐为河南从事,与石鉴为同僚,两人一起共事,关系甚好,达到“共宿”的地步。到了半夜的时候,山涛突然醒来,一蹬腿把正在熟睡的石鉴给弄醒了。然后,山涛说了一句让石鉴感到莫名其妙的话,如今都什么时候了,你居然还睡得着。你可知道当今太傅称病在家的真实意图么?石鉴一听,这都什么什么,人家太傅有病自然要在家中休养了,再说了,就算是当朝宰相,如果他三天不上朝,一句话,皇上也会下令让他卷起铺盖卷走人。你瞎担心个什么?山涛又说,这里面肯定有问题,依我看,我们还是不要在别人的马蹄之间讨生活啊!石鉴没有再理会山涛,转而睡着了。可山涛却睡不着,而且他很急,连官符印信之类的东西都不要了,跳下床一烟溜就消失在夜色之中。等第二天早上,石鉴一醒来,怪事发生了,山涛不知去向。这就是山涛半夜辞官。

    大家读到这里肯定会觉得奇怪,这个山涛为什么要在半夜失踪?他到底在害怕什么?我们先看山涛提到的太傅是谁。太傅即司马懿。司马懿称病不上朝,原因为何,其实说来很简单,不过是采取以退为进,等待时期的反戈一击的策略而已。但是,我们要彻底揭开山涛半夜辞官之谜,还得交代山涛的一些相关经历才行。

    建安十年,即公元205年,山涛在河内郡的怀县出生了。山涛所在的山氏家族并不显赫,在当时称之为庶族。什么是庶族呢?即魏、晋、南北朝时不属于士族的家族,大多为普通中小地主。当然,庶族还有另外两种叫法,为寒门和寒族。通过一个“寒”字,我们都可以理解庶族在当时的地位如何了。一句话,出生低微,位卑身贱。至于山涛的父亲山曜也没做过的什么大官,仅担任过一个小地方的冤句令,即县令。我在想,要不是因为竹林七贤,要不是因为山涛,山曜恐怕就如浩瀚宇宙中的一颗无明星,没人知晓。山涛自幼也没过上什么好日子,可是他却并不以此为耻,反而努力学习,《晋书·山涛传》载,“涛早孤,居贫,少有器量,介然不群。性好《庄》、《老》,每隐身自晦”。也就是说,山涛很小就失去父亲,家庭贫寒,却有器量,卓然不群。他生性喜爱《老子》、《庄子》中讲述的自然无为之道,常常有意掩盖自己的锋芒,不让人知。这大概也是山涛为什么能很好的生存在乱世之中的重要原因吧!大约在山涛3岁的时候,一件看起来很平常的事,却影响了他的一生。这就是,山涛的表姑张春华嫁给了司马懿。

    由于山涛有着非凡的才干,因此,年少的他早已在乡里声名鹊起。这不,名气居然传到了司马懿那里。据说,山涛在17岁那年,山氏家族中的一个族人去司马懿家中做客,在闲聊中,这个族人便向司马懿说起了山涛,大概的意思是说,山氏家族出了个牛人,今后可以跟司马师和司马昭一起治理天下。司马懿一听,笑呵呵的说了一句话,“卿小族,那得此快人邪”。(《世说新语·政事篇》)司马懿认为山氏家族不过是一个小族,怎么会出这样一个人物呢?可见,司马懿的门第观念也是很重的。

    根据前面个的讲述,山涛是一个“每隐身自晦”之人,即他不愿意出仕做官,只想隐居在乡里。这当然是他的性情所致,然而,我想应该还有原因,这就是山涛出生低微,他没有什么机会为官。隐居乡里恐怕也是出于无奈。可能大家要问,山涛可以去找司马懿呀!是的,可山涛偏偏就是没有去找司马懿。这说明了什么,至少说明山涛并非趋炎附势之人。这么说来,大家肯定有觉得矛盾了,山涛不是在40岁的时候就出仕为官了吗?是的,他是做官了。不过,这也印证了我刚才所说的山涛不是不愿意做官,而是他机会太少,或者没有,而他又不愿意做那趋炎附势之人。那么,就剩下一个可能了,即等待做官的机会。对此,我们可以在《晋书·山涛传》中找到答案,“初,涛布衣家贫,谓妻韩氏曰:‘忍饥寒,我后当作三公,但不知卿堪公夫人不耳’”。

    山涛在没做官的时候,穷得叮当响,家里经常揭不开锅。因此,山涛的老婆韩氏十分抱怨,说这样的日子是没法过了,迟早一天得饿死。山涛也知道这是老婆在对自己发牢骚,就宽慰的说,你就忍耐一下吧!等我做了三公那样的高官,保管让你过上好日子,金银绸缎用都用不完。韩氏半带讥讽的说,就你,也不想想咱家的出生。山涛却不以为然,说,我看啊!你还是担心一下有没有资格做三公的夫人吧!这个三公我曾在讲述陶渊明的时候讲过,即司徒、司空、太尉,是总揽朝政的大官。

    通过这段记述,我们可以看出,山涛这个人有理想,有抱负。同时,也有真才实学。否则,他也不会如此“大言不惭”,要位居三公了。当然,也证明了,山涛是在等待机会,只要机会一到,他肯定不会放过的。后来,山涛真的做到了位居三公的官位。可以说,在竹林七贤中,山涛的官是做得最大的。不过,有一个问题需要提一下,这就是,山涛在35岁的时候,他是有机会做官的,可他为什么没有做官呢,而非要等到40的时候才做官。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根据史料的推断,山涛跟魏明帝曹叡是同龄人,也就是说山涛35岁的时候,曹叡也是35岁,在这一年,山涛的表姑夫司马懿被曹叡钦定为顾命大臣,与曹爽一起共同辅助齐王曹芳。大家不妨想想,司马懿乃顾命大臣,给山涛一个官做得权利应该有吧!或者说,山涛去跟司马懿讲一下,说能不能照顾一下自己,那做官一事不是轻而易举吗?再或者说,司马为了自己的利益,肯定要招揽人才,像山涛这样声望于乡里的人物,岂不也位列其中?然而,事情的真相是,山涛在35岁的时候,他没有做官。唯一的解释就是,山涛看出了这其中隐藏的利害关系,即这涉及到站队的问题,司马懿和曹爽都是顾命大臣,他们之间本身就有着不可调和的争斗问题,这个时候,无论你站在哪一方,在聪明的人看来,最好两方都不要站,否则,后患无穷啊!因此,山涛在35岁的时候放弃了做官的机会,原因就是,他无法抉择站在哪一方,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退而求次——隐居,然而等待更加成熟的时机。我们知道,在古代,你越是隐居,名气就越大。这当然,也为山涛40岁出来做官埋下了伏笔。

    那么,什么时候才说得上时机成熟了呢?聪明的山涛瞅准了时机,在正始五年,即公元244的时候,司马懿在与曹爽的争斗过程中,处于绝对的劣势。这时候,山涛认为,时机已经成熟了,可以出山了。于是,山涛从他的家乡河内郡开始做官。对此,我做一个简单的顺序排列。首先,山涛为河内郡主薄。其次,山涛为河内郡功曹。再次,山涛为河内郡上计掾。这三个官的职位都不算高。但是,这却成为了山涛的政治积累。没过多久,山涛就因为“举孝廉”而成为部河南从事。这是一个什么官呢?大致相当于朝廷任命到河南郡的特派员,是一个很有实权的职位。从河内郡主薄到部河南从事,山涛仅用了三年的时间。在这里,我做一点补充说明,部河南从事中的“部”实际上就是指司隶校尉部,而当时担任司隶校尉与河南尹的两个人为毕轨和李胜。换句话说,毕轨和李胜就是山涛的顶头上司。按理说,这没有什么好奇怪的。然而,毕轨和李胜却是曹爽的人。之所以做这个补充说明,是因为这关系到山涛的个人安危。为什么这样说,不管你山涛出于何种考虑,你认为时机成熟了,可以出山了,或者说你高风亮节,不愿意靠着你表姑父司马懿的关系做官。有一个事实,山涛是无法改变的,这就是从你山涛做部河南从事开始,你就站了队,站在了曹爽集团这一边。虽然,这并非你山涛所愿。但是,司马懿会怎么想?他会好心的认为,你山涛没有站错队?只是为了天下苍生而出山?司马懿是何等人,他城府和谋略深不可测,指不准哪一天又翻身了。你看,读到这里,大家可能已经快明白山涛为什么要半夜辞官了。

    是的,山涛已经觉察到自己就快要性命不保了。因为,在这一年的四月,发生了一件大事。这件事要是判断失误,那真的是要掉脑袋呀!你说,山涛能不着急吗?能不连官符印信都不要了,趁着夜色消失得无影无踪吗?

    我们不禁要问,到底是什么事让山涛觉察到杀机四伏?原来,在正始八年的四月,即公元247年,司马懿的原配夫人,山涛的表姑张春华死了。张春华这个人,很不简单,她可是影响魏晋历史的重要人物之一。张春华生了两个儿子一个女儿。其中,长子司马师和次子司马昭都是左右当时政局的关键人物。张春华嫁给司马懿的那一年,大致时间为建安十二年,即公元207年。这一年,正好是司马懿装病在家的第六个年头。而在此期间,张春华做了一件让很多人都感到颤栗的事情——杀人。

    在《晋书·宣穆张皇后传》中,有这样一段记载,“宣帝初辞魏武之命,托以风痹,尝暴书,遇暴雨,不觉自起收之。家唯有一婢见之,后乃恐事泄致祸,遂手杀之以灭口,而亲自执爨。帝由是重之”。(《晋书·宣穆张皇后传》)

    大意是说,在司马懿装病的期间,这一天,司马懿可能是心血来潮,就想着让家人把自己所收藏的书籍拿出去晒一晒。没想到的是,天突降暴雨,司马懿担心外面的书籍被淋坏。于是,也就没有考虑那么多,竟然跑出去收书,碰巧被家里所养的一个奴婢给看见了。这可坏事了,司马懿不是说自己重病在床,不能能随意走动么?如今怎么变得“活蹦乱跳”的?司马懿的妻子张春华见此情形,心中一凛。然后,就表现出很多女人都不具备的不寻常的一面,把这个婢女给杀了,避免婢女把司马懿装病一事说出去。婢女一死,烧火做饭,洗衣刷碗之事便没人做了,张春华就自己动手做婢女的事。值得一提的是,此时的张春华仅十八九岁的样子,她居然能在危机关头手起刀落,如快到斩乱麻,实在是让人不寒而栗。由于张春华的果断出手,使得司马懿躲过一劫。

    张春华一死,司马懿竟然拿这事大做文章,他上述朝廷,说自己刚经历丧妻之痛,再加上旧病复发,已经卧床不起了,也就不能参与朝政了。司马懿为什么这样做,原因就在于此时的曹爽集团势力太大,他只有采取以退为进,以守为攻,欲擒故纵之法才可以积蓄力量,伺机反攻。装病,只是一个借口而已。装病,只是为了麻痹政敌。朝中上下一听司马懿因病不能上朝,都以为司马懿是大势已去,曹爽集团基本上打败了司马氏集团。这时,唯有一个人看出了这其中的端倪,这就是山涛。他感觉到,司马懿就快要出手了。而司马懿不出手则以,一出手就足以让对方致命。于是,山涛想到了孙子兵法中的三十六计之一的走为上计。赶紧开溜吧!要不,命就没了。这就是山涛半夜辞官背后所隐藏的真实原因。后来,事实证明,山涛的这一走是极为明智的。因为,就在两年后,曹马之争的形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司马懿手起刀落,数以千计的人因此而命丧黄泉。我们不得不佩服山涛的卓越远见,不得不为司马懿的心狠手辣、深谋远虑而感到害怕与折服。

    现在,我们不妨来对山涛做一个简单的总结。其一,有才华,小小年纪就名动乡里。其二,做人有自己的原则,不趋炎附势。其三,有理想,有抱负,隐居乡里20多年,只为等待时机。其四,有卓越远见,做事当机立断,能全身而退,远离曹马之争的是非之地。

    既然山涛已经看出了司马懿装病的端倪,他也选择了远离是非之地这条路。我们不禁要问,山涛半夜辞官后,他到底去了哪里呢?

    2

    山涛趁着夜色消失的无影无踪,这就使得我们更加想知道他的去向,他干嘛去了。在《晋书·山涛传》中关于山涛辞官后的行踪交代很简单,就一句话,“遂隐身不交世务”。因此,我们要想寻求到山涛的动向,就必须要联系到其他史料,方可破解。

    根据《世说新语·贤媛》的记载,以及“遂隐身不交世务”,我们可以推断出,山涛隐居后,便去交朋友了,都交了那些朋友呢?答案就是嵇康与阮籍,“山公与嵇、阮一面,契若金兰”。(《世说新语·贤媛》)山涛与嵇康、阮籍一见面就达到“契若金兰”的地步,足以证明嵇康、阮籍非同一般。

    据说,山涛的妻子韩氏在见了嵇康和阮籍后,大为欣赏,估计连爱慕之心都有了,这不,她说了一句挺有意思的话,“君才致殊不如”。(《世说新语·贤媛》)嵇康和阮籍走后,山涛问妻子,说你觉得他俩怎样啊!韩氏说您的才能比他们可差远了。可能又觉得做老婆的这样说自己的老公有点伤面子,又补了一句,“正当以识度相友耳”。(《世说新语·贤媛》)不过,话又说回来,你在见识与度量方面是可以跟他们交朋友的。你看,这个韩氏真不简单,懂得为妻之道,又挺有见识的。他看出了自己的老公以及嵇康和阮籍三人的长短之处,并给予了公正的评价。以至于山涛都说,嵇康和阮籍都认为我在见识度量方面要略胜一筹,“伊辈亦常以我度为胜”。(《世说新语·贤媛》)

    山涛这次结交的两个朋友——嵇康、阮籍,对竹林七贤而言,可以说是意义重大。因为,这意味着竹林七贤中三个很有影响力的人物走到一起了。而山涛的命运又将走向何处呢?

    正始十年,即公元249年,历史上有名的“高平陵之变”便拉开了序幕。高平陵之变是怎么发生的呢?正始八年的时候,司马懿不是装病推出朝政么,聪明的山涛看出了其中的端倪,隐身而退。但是,我们要知道,不是每个人都能像山涛那样拥有卓越的远识。比如说,像曹爽一流,他们就没有看出问题的端倪,反而以为司马懿示弱,不具有威胁的力量了。因此,他们变得更加肆无忌惮,更加骄奢淫逸。这人一旦有这样的心思,那权利的欲望就会急剧膨胀。

    这不,在正始九年三月的时候,即公元248年,曹爽觉得自己很了不起,没人敢惹他,就做了一件很不地道的事。当时,有一个太监名叫张当,为了讨好曹爽——他知道曹爽喜欢跟宫女搞,于是,就把刚招进来的是来宫女悄悄的送给了曹爽。张当真够大胆的,要知道,这十来个宫女原本是属于先帝曹叡的。一个小小的太监居然如此胆大妄为,可想而知,当时的皇帝有多么的窝囊。曹爽见张当如此有心的为自己送宫女来供他享用,更是得意忘形。不仅如此,曹爽还用手中的权利,想谋害皇上。但是,他又担心有人会阻碍他。担心谁呢?司马懿。

    司马懿不是说他病重在床,不能朝政了吗?曹爽心里其实也不大相信,为了探听虚实,他就让河南尹的李胜去探听虚实。当然,名义上是说拜访司马懿。司马懿是什么人啊!他岂能不知这其中的玄妙。于是,司马懿有开始“演戏”了,演得真是出神入化,入木三分啊!要是放到现在,准能拿个什么金马奖影帝之类的。李胜一看,这司马懿真的是病得不轻,估计时日也不久了。李胜回去后,就把当时的情形一五一十的告诉了曹爽。曹爽听后,哈哈大笑,从此不再对司马懿有任何防备。

    曹爽不再防备司马懿,司马懿可没闲着。他私底下早就在做准备了,只要时机一成熟,他就要反戈一击了。那么,司马懿都做了哪些准备呢?在这里,我做一下简单的归纳,主要有以下三点:

    1、枪杆子要硬。这事主要是司马懿的两个儿子在弄。当时,司马师统领着禁卫军,在司马懿的授意下,还养募了一支超厉害的“敢死队”,大概有3000多人的样子。只要一出击,那边是雷霆万钧,势不可挡。禁卫军+敢死队,枪杆子够硬,只要曹爽离开京城腹地,那他就有去无回。

    2、广结人脉,笼络曹魏老臣,做到名正言顺。比如,当时的太尉蒋济、司徒高柔、太仆王观等曹魏老臣,他们就对曹爽不满。这些人都是为高权重,颇有声望。司马懿笼络他们。可以说是好处多多。一方面,取得他们道义的支持。另一方面,必要时还可以利用手中的兵权帮助自己。真是一举双得。

    3、广发舆论,安抚人心。这一点应该是第二点的延伸。在司马懿的策划下,当时京城里时常有人在传诵“何邓丁,乱京城”的话。这里解释一下,什么是何邓丁,即曹爽的亲信何晏、邓凡飏、丁谧。这三个人都是当时的高级知识分子,却成为了曹爽的幕僚,做了很多坏事,为很多人不耻。司马懿这样散步“何邓丁,乱京城”顺应民意。

    到了正始十年的元月六日,即公元249年,司马懿等待了很就的机会终于来了。原来,这一天曹爽一干人等与18岁的皇帝曹芳一起去位于高平陵的魏明帝曹叡的坟墓祭祀。去高平陵就必须要出洛阳城。因为,高平陵距洛阳城南90里处。其实,曹爽的这个举动真的挺危险,只不过他自己没有意识到而已。但当时有人意识到了,并提醒了曹爽。这个人就是桓范,桓范说你们这样“全家“出动,万一发生政变该如何应对?何不留一人在城中,掌控着禁军,一旦有人关闭城门,发动政变,也好里外接应啊!曹爽哈哈大笑,谁人敢这般造次,不想活了?

    还真有人敢这样造次,人家司马懿等的就是这个机会。如今,你曹爽“全家”出动,司马懿岂能放过这样的机会?于是,司马懿也不再病了,精神饱满得很,从床上一跃而起,按照他蓄谋已久的计划,以迅雷掩耳之势——仅用了一天的时间,就掌控了京城,控制了局面。把曹爽一流逼得走投无路。而曹爽交出兵权后,也并没有得到好下场。司马懿将他的快、狠、准发挥得淋漓尽致,曹爽一流3000多人,无一幸免,全部脑袋搬家。真实一场血腥的大屠杀啊!说道这里,我们真的不得不佩服山涛的远见之明,他抽身得早啊!否则,他的脑袋也没了。

    高平陵之变后,曹魏大权旁落。名义上是曹氏的天下,实际上实权已经被司马氏掌控了。那个皇帝,不过是一个摆设而已,随时都有可能被撤掉。如此一来,竹林七贤就处在这样的政治背景下了。现在,我们回过头来看山涛的命运走向。

    嘉平四年,即公元252年。这时的司马懿早死了,掌权的是他的儿子。第一个进入司马师幕府的是竹林七贤中的阮籍。这里不再多说。阮籍入司马师幕府后不久,山涛便主动投靠了司马师。“与宣穆后有中表亲,是以见景帝”。(《晋书·山涛传》)宣穆后就是张春华,山涛以“有中表亲”的身份去见景帝,这说明了一个问题,即他是主动去求见的。大家可能会感到费解,以前山涛不是辞官都来不及,如今怎么主动投靠司马师了呢?

    其实,这时的山涛是不做官也不行了。一方面,曹爽的势力几乎荡然无存,现在是司马氏权倾朝野,甚至可以说就是司马氏的天下。司马氏为了巩固自己的势力,肯定要大肆收拾那些不愿意依附自己的人。另一方面,司马氏也再大肆搜罗名人异士。对于前者,司马氏采取的是“要你的命”。比如,手握重兵,官至三公的王凌就死于非命。据说,王凌曾把司马懿给吓死。当然,这多半是传说。总之,司马懿把王凌给逼的服毒自杀。之后,73岁的司马懿就梦见王凌向他索命,不久便一命归西。对于后者,司马氏采取“大棒加萝卜”的策略,你不加入我名下为我效力都不行。比如,李喜就迫于压力,主动投靠了司马氏。这个李喜很有才干,名气也比较大。早在司马懿活着的时候,就曾想拉拢他,为其效力。但李喜坚决不同意。司马懿死后,司马师掌权。这个时候,司马氏想到了李喜,想让任命他为从事中郎。这一次,李喜很痛快,很快就去上任了。司马氏就问他,说当年我父亲在的时候,怎么请你都不去。如今怎么我一召你,你就来了。李喜的回答很精彩。他说当年令尊召我,那是礼贤下士,我是以礼退之。现在明公你召我,那是以法而办,我若不来,我害怕被你法办。司马氏一听,也就没说什么。但心里却得意得很。如此一来,你说,像山涛这样曾经海在曹爽集团不可一世的时候做过官——严重的说来,还是一个站错过队的人,再加上,他还跟司马氏有着复杂渊源的人,他还能继续隐居吗?这是一点。

    另外一点。别忘了,山涛自己也是一个有抱负,有理想之人。此时的山涛已经48岁了,“人生七十古来稀”,山涛耗不起了,如今是司马氏的天下,以山涛的卓越远见,他不可能分析不出曹马之争最后的赢家就是司马氏,甚至他也清楚会以司马氏篡权而改朝换代。因此,山涛思前想后,觉得自己应该主动投靠司马师,方为良策。事实证明,山涛的这一做法是正确的,而他也因此而得到善终。

    没过多久,司马师就命令司隶校尉察举山涛为秀才。当然,这是司马氏使用的一个手段,他知道山涛的才华,先给一个秀才的身份,后面才好更快的给予重任。果然,没过多久,山涛就被任命为郎中,之后可谓是步步顺利又快速,成为司马氏集团中的重要人物。直到司马昭上台,山涛依然被重用。先是到河北邯郸的赵国郡做了赵国相,赵国相做了一段时间后,山涛接到新的任命,为尚书吏部郎,为六品官。虽未六品,但是这个官有实权,主要负责官吏的选拔,人事的任免以及调动。山涛任职期间,自然是尽心尽力,取得的政绩也是很不错的。

    看来,如今的山涛是走上路了,一切都很让他满意。然而,山涛想也没想到,在他顺风顺水的时候,曾经“契若金兰”的兄弟嵇康竟然跟他绝交了,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3

    甘露五年的六月,即公元260年,15岁的曹奂即位,曹奂就是魏元帝,而这一年,年号也更换了,为景元。曹奂做皇帝的时间不长,因为在五年后,政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曹魏政权已经日落西山,再也没有东山可起得机会了。

    就在曹髦被杀(限于篇幅,不再累述,只做简单交代:曹髦于甘露五年的五月被太子舍人成济刺死。据说,曹髦死得很惨,成济将长矛一枪从胸口刺穿到后背,可谓是凶狠至极)后不久,山涛收到了一封让他相当震惊的信。原来,写这封信的不是别人,正是嵇康。这就是历史上所说的嵇康绝交山涛。我们可以想象得到,当山涛看到嵇康写给他的绝交信的内容时的那种震惊与痛苦。然而,我现在要说的是,嵇康绝交山涛的真相到底是什么?这里面又有多少鲜为人知的秘密?

    我们知道,自从山涛投靠司马师后,他可是顺风顺水,一路走来,过的“舒适”得很。为什么山涛就能过得很“舒适”?为什么他做官就没有危险?其实,道理很简单,但做起来可不是谁人都能把握得好的。那么,这其中玄妙之处到底都有哪些呢?对此,我的总结有以下几点:

    1、山涛懂得如何经营政治,同时也具备卓越的才干。也就是说,山涛这个人是块做官的料,更是一个有作为,也能安身立命的知识精英。竹林七贤之一的王戎就曾这样评价过山涛,“如璞玉浑金,人皆钦其宝,莫知名其器”。(《世说新语·赏誉》)。王戎认为山涛这个人像璞玉那样浑朴大气,能给人一种知识渊博,才气逼人,从容不迫的感觉。想这样的人,无疑是从政的好手。而且,山涛这个人,他跟阮籍有着很大的区别,阮籍是什么事都不干,光领工资。这还不算,还要时不时得弄出点动静——给自己捅娄子。山涛呢?他可是有作为的,在其位谋其政,干了不少实事。如此一来,司马氏集团的人喜欢他,老百姓也喜欢他。

    2、山涛为官有原则,克己奉公。这一点可以看做第一点的延伸。我们知道,不管你官大官小,如果你一做官就只想着为自己捞好处,时间一长,自然原形毕露,树敌颇多。山涛做官后,并没有大肆捞油水,而且,他也没有让自己的家里人“占什么便宜”。我说这个绝不是乱说,而是有根据的。司马氏对山涛的这中表现很是欣赏。比如,司马师知道山涛家里穷,他就经常资助山涛,送衣送钱之类的东西为数不少。对此,我举几个例子加以说明。有一次,皇帝曹芳赏赐给司马师一件春服,司马师接收后,并没有给自己所用,而是转赐给了山涛。山涛的母亲年老体衰,行动不方便。司马师还给特意给她弄了根蒺藜木做得手杖。司马昭更是直接送钱送粮食。据说,有一次居然送了20万的钱,200斛的谷物。你说,如果山涛是那种只想为自己捞好处的人,他家何至于连衣服、钱、粮食都缺。正是因为山涛这种高尚的做法及行为,使得司马氏对他厚爱有佳。

    3、山涛与司马氏有渊源,是亲戚关系。这样一来,至少可以说明一点,他们之间没有对立面。更何况,现在是司马氏的天下。以前还存在着站队问题,现在这个问题已经不存在了。无论于公于私,山涛没有必要像阮籍、嵇康那样时不时要弄些事出来。

    然而,正当山涛是如鱼得水,一切顺顺当当的时候。嵇康却是很多事都不顺心。嵇康这个人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他书生气太重,不愿意入流司马氏,也不愿意臣服于司马氏为其所用。一句话,骨头硬得很。我们知道,司马氏的做事手段,那可是相当有门道,他们有的是办法整治你。可惜的是,嵇康却不以为然,认为自己做一个闲云野鹤之人,司马氏拿他就没有办法。可是,我要说,山涛看出问题的严重性了,你嵇康或许就要有灾难了。因此,重情义的山涛就想法子救嵇康。想什么法子呢,山涛做的很有水平,你嵇康不是不愿意接受司马氏吗?那好,我把我自己的位置推荐给你,我到别的地方去做官。这样一来,至少说是我山涛从兄弟朋友的角度帮你,而不是直接让你接受司马氏的召用。那么,从感情上讲,会让嵇康好受一点。

    这不,在甘露三年,即公元258年的时候,山涛接到司马昭的新任命,要去做大将军府的从事中郎。山涛一上任的话,那他的位子就空了。于是,山涛想着嵇康现在处境庭危险的,何不推荐他接替自己的尚书吏部郎一职。这样一来,可以缓解嵇康与司马氏的矛盾。大家可能要问,嵇康明白山涛的苦心吗?

    当时,嵇康正躲避着司马氏,在河东地区寻仙问道呢?山涛找不到他,没有办法,山涛就只好继续留任。过了没多久,嵇康从河东地区回到了山阳,他的好朋友吕安就把这事告诉了他,说山涛推荐你做官呢?当山涛与嵇康见面后,他好像队这事不感兴趣,也没说什么。简单来说,就是不表态。也就在这个时候,司马氏又任命山涛去大将军府做从事中郎。山涛上任前,又想到了嵇康。这回嵇康吭气了。于是,就有了嵇康给山涛写绝交信一事。

    现在,我们来回答嵇康为什么要与山涛绝交这个问题。先说山涛,他这样费心的推荐嵇康,从他们之间的情感来说,我认为山涛的动机是纯正的,他不过是出于兄弟朋友的情义想帮助嵇康。再说嵇康,嵇康能理解山涛的用心吗?我认为当时他并不理解。原因在于,此时的嵇康在当时的政治背景下,他肯定会认为山涛是在变相的替司马氏招安。这一点很好理解,毕竟你山涛现在是在司马氏手下做官了。你的一言一行代表着司马氏。当然,不管山涛想没想到这一点,至少嵇康会这样认为。也正因为如此,让原本就憋了一肚子火的嵇康更是怒火中烧,前一次你就推荐我做官,我没说什么,你现在还得寸进尺,又推荐我做官。你明知道我队司马氏很反感,你还这样做。那好,你不仁,我就不义,我们也别做兄弟了,我要跟你绝交。因此,一封长达2000多字的绝交信便诞生了。也正是因为这封信,使得当时有很多人,就算到了现在,依然有不少人看不起山涛。当然,我在这里也并么有诋毁嵇康的意思。相反,我倒认为,嵇康写绝交信从某方面也是为了山涛好。为什么这样说,嵇康与山涛绝交,至少意味着我已经和你划清界限,日后我嵇康有什么不测,也不至于让山涛受到牵连。另外,嵇康写绝交信也并不意味着他内心真的完全看不起山涛,反而,从人性的角度来讲,嵇康队山涛是很信任的,这就是,嵇康在临死前,曾把自己10岁的儿子托付给山涛,并说,孩子,你别怕,只要有你山伯伯在,你不会成为孤儿的。

    至此,嵇康与山涛绝交背后的真相就大白了。这就是嵇康是真的对山涛感到失望,再加上当时正处于气头上。因此,嵇康就“冲动了一回”,与山涛绝交了。而说嵇康队山涛依然很信任,从托孤这件事上便是最好的证明。此外,山涛为官为人是摆在面前的,嵇康不可能看不到。如果山涛真实那种“坏官”,我相信,不光嵇康要与他绝交,竹林七贤中的另外几位也会与他绝交的。

    后来,嵇康当然没能逃过司马氏的魔掌,被司马昭给杀害了。而那曲《广陵散》也成为了千古绝唱。

    4

    嵇康死后,作为竹林七贤的老大山涛的命运有如何呢?当年,嵇康因为吕安时间而遭到命定之灾。在嵇康被杀之前,山涛在此期间都做了什么事呢?史书上没有记载,我们唯一可以寻找到的一点线索就是在《晋书·山涛传》中的记载,“康后坐事,临诛,谓子绍曰:‘巨源在,汝不孤矣’”。

    大家可能心里一直有一个疑问,嵇康被杀之前,难道山涛就没有其他求过情?关于这个问题,到现在也没有一个明确的答案。因为,我们找不到任何史料可以佐证。我们唯一能知道的是,嵇康把自己的儿子托付给山涛了。那么,嵇康为什么要把儿子托付给山涛呢?他完全可以托付给其他人啊!比如阮籍、嵇喜等。对此,我的理解是这样的:

    1、出于一种道义上的后悔。嵇康的死,肯定对其孩子打击很大,并且极有可能长期处于恐惧之中。而嵇康也知道自己当年写的那封绝交信已经将山涛置于耻辱之地。如今,我把自己的孩子托付与你,让世人知道,我还是很信任你的。如此一来,可以减少山涛的内疚感。

    2、出于对孩子的前途考虑。山涛卓越的远见,政治才能无疑是竹林七贤中最好的一个。为了孩子的将来,山涛是不二之选。

    3、山涛值得信赖,他有君子风范,不会不对嵇康的后代悉心照料的。事实证明,山涛将嵇康的后代照料得很好。嵇康死后的20年,他的儿子嵇绍正好30岁。经过山涛的培养与推荐,嵇绍官至侍中。后来,在八王之乱中,为了保护晋惠帝司马衷,而英勇殉国,名垂千古。有一个成语叫做“嵇侍中血”,说的就是嵇康的儿子嵇绍。而这个成语也成为了忠臣之血的最佳诠释。

    现在,我们来对山涛做一个总结。首先,可以肯定的是,山涛后来位居三公,并善终。其次,我要说山涛在乱世中的生存之道。对于评价历史人物,应该尽量做到公正,不能因为山涛曾经为司马氏服务,就说他这个人不咋地。这其实是对竹林七贤的一种误解。山涛之所以出去做官,他又那么多优厚的条件,他为什么不可以去做官?人总不能碌碌无为于一生,空有一身才学?根据史料记载,山涛是魏晋时期的一位比较优秀的政治家。他对时局、政治的把握相当到位。比如,司马昭曾让山涛担任司马炎的老师。如果山涛是一个草包,司马昭会把这样一个重要的人物交给他吗?后来,司马昭在立太子的问题上拿不定主意,还专门请教山涛,山涛只说了一句话,就把司马昭点醒了,即“废长立少,为礼不详”。(《晋书·山涛传》)山涛的这句话说得很有远见。历史证明,司马炎真的很牛皮,他统一了天下,结束了三国鼎立的局面。

    山涛在为官期间,清正廉明,可谓是两袖清风,深得世人的尊敬。有一个典故叫做“悬丝尚书”说的就是山涛清正廉明。对此,《晋书·山涛传》中也有记载,“初,陈郡袁毅尝为鬲令,贪浊而赂遗公卿,以求虚誉,亦遗涛丝百斤,涛不欲异于时,受而藏于阁上。后毅事露,槛车送廷尉,凡所以赂,皆见推检。涛乃取丝付吏,积年尘埃,印封如初”。

    当时,有一个叫袁毅的县令,想贿赂山涛,又怕山涛不愿意接受。他就偷偷地给山涛送去了百余斤真丝。山涛知道后,就让家人将这些真丝悬挂于梁上而不用。这样一来,既不得罪任何人,也表明自己是无心收礼。后来,袁毅东窗事发,朝廷烟严惩不贷,凡是与之有关联者,都要受到处罚。当查到山涛时,只见那百斤真丝还悬挂在梁上,虽已为虫蛀食,但“积年尘埃,印封如初”。因此,山涛便有了“悬丝尚书”的美名。

    山涛为人正派,生活作风端正。山涛很爱他老婆韩氏,就算在后来位居三公时,他也没有娶小妾,不养奴婢。山涛死后,根据《晋书·山涛传》的记载,你可能很难想象,这个朝廷重臣的全部家当仅为“旧第十间,子孙不相容”。山涛一共有五个儿子,我可以做这样一个计算,这五个儿子结婚后,分家的话,一个儿子只有两间房子,如果有了小孩,那肯定是“挤上加挤”。

    通过全文的叙述,我们可以看出,山涛有这么多优势与优点,他如何不能在乱世中安身立命?总之一句话,山涛的做人、为官、处世之学时值得我们学习与借鉴的。